首页

女王骑女奴图片

时间:2025-05-23 23:55:00 作者:习言道丨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浏览量:53043

  中新网宁德8月22日电 (林榕生)22日,以“创新引领 绿色转型 拓展新领域”为主题的第二届国际不锈钢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福建省宁德市召开,来自各地的30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宁德,围绕进一步推动不锈钢产业创新发展碰撞思想火花、凝聚智慧力量。

8月22日,第二届国际不锈钢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宁德市召开。 林榕生 摄

  “做大做强产业集群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点任务。”福建省政府党组成员康涛表示,福建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持续推进不锈钢产业向产业链中下游、价值链中高端发展,重点发展高附加值产品,推进企业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不断发展壮大不锈钢新材料产业集群。

  大会上,举行了“不锈钢标准创新基地”共建揭牌仪式,以标准助力不锈钢技术进步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签约环节中,6个不锈钢新材料产业链项目集中签约,计划投资102亿元(人民币,下同),主要落地福安市、周宁县和柘荣县,涵盖不锈钢上游材料、下游精深加工、不锈钢交易中心、综合保障服务等领域。

“不锈钢标准创新基地”共建揭牌仪式。 林榕生 摄

  专家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姜涛作了“红土镍矿为原料协同发展不锈钢和新能源产业研发进展”报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张龙强作了“钢铁行业形势研判及不锈钢市场分析”报告,青拓集团研究院院长江来珠作了“基于产业链驱动的不锈钢产品创新战略”报告。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不锈钢消费和生产国,不锈钢消费量、生产量均占到全球60%左右。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夏农表示,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将按照国家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围绕“1231”行业发展目标和“232”工作推进体系,不断提升中国钢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发展水平,加快推动不锈钢行业高质量发展。

项目签约仪式。 林榕生 摄

  地处福建东北部的宁德市,近年来已发展形成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等四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主导产业集群。其中,不锈钢新材料、锂电新能源两个产业已成长为年产值上千亿元的产业集群。2023年,不锈钢新材料产业完成规上工业产值2095亿元,不锈钢粗钢产量连续9年世界第一。

  作为宁德四大主导产业之一的不锈钢新材料产业,已累计聚集产业链项目80多个,建立起涵盖“原料-冶炼-热轧-冷轧深加工-不锈钢制品”全链条产业集群,实现不锈钢200系、300系、400系、双相不锈钢以及高耐蚀高强度含氮奥氏体不锈钢QN系列产品全覆盖,打造成为全球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及深加工基地。

  宁德市委书记梁伟新表示,热切期盼各位领导和专家学者,深入交流研讨、发表真知灼见,为不锈钢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更多优选方案、顶尖智慧,共同推动不锈钢产业迈上新台阶;也竭诚欢迎各位企业家朋友走进宁德、投资宁德,共拓产业蓝海、共襄发展红利,携手打造全方位领先的世界级不锈钢产业基地。

  23日,参会代表还将实地考察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福安湾坞不锈钢新材料产业园)。(完)

【编辑:胡寒笑】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全国两会闭幕后的一周,各省份一把手在忙什么?

这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西藏社会发展史上最广泛、最深刻、最伟大的变革,其结果是让百万农奴从三大领主的封建统治中翻身得解放,从封建农奴制的剥削压迫中翻身得解放,从政教合一的沉重枷锁中翻身得解放,从神学为圭臬的思想禁锢中翻身得解放,是历史的必然。

驰骋向战的“铁骑尖兵”(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

“盖章游”的兴起,无疑为文旅出行和文创领域注入了鲜活动力,但文旅创新不能只“热得快”“热度高”,更要“热得长久”“热度有质”。

【中国焦点面对面】中非合作:现代化进程中的“同路人”

入选课程申报单位要主动与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联系,按要求将课程统一接入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每学年动态更新教学资源,提供入选后不少于5年的教学服务。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将对接入的国家在线精品课程运行情况进行持续监测。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各地有哪些新探索新经验?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和拓展的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也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无论是人口规模巨大、共同富裕,还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或者是走和平发展道路,都为发展中国家贡献了具体可借鉴的历史经验,为携手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提供了更为健康、更可持续的选择。

10月中国新能源车市场零售119.6万辆 同比增逾五成

加入CPECC工作7年来,托马斯参与鲁迈拉大大小小数十个项目。随着中国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大量的工程项目也带来新的就业岗位。托马斯介绍,他们团队中,除了中国,还有英国、伊拉克、加拿大、巴基斯坦、印度、埃及、苏丹、罗马尼亚等国家的员工,非中国籍的员工人数有60%左右。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